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一批批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作为旅欧勤工俭学的青年代表,也在这段岁月中书写了留学救国的青春篇章。

青年学生时代的周恩来
1920年11月,周恩来、李福景、郭隆真等197人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五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启程赴法。他们在巴黎广泛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实际,同时经历了1921年“二二八”求学运动的失败,几支留学革命力量深感消除隔阂、团结起来的必要。

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国
1922年6月,周恩来出席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的小空场召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成立大会,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正式成立。会议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李维汉负责组织工作,周恩来负责宣传工作。会后还决定出版机关刊物《少年》。8月,从国内传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已在广州召开的消息。10月间,周恩来从柏林来到巴黎,参加旅欧少年共产党召开的会议,会上经过投票,决议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改选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王若飞、周恩来、尹宽、陈延年五人当选。11月20日,周恩来和赵世炎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名义写信给国内的青年团中央,要求“附属于国内青年团为其旅欧支部”。并委派李维汉为代表携信回国,与团中央接洽。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在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1923年2月17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会议正式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其“旅欧支部”,在欧名称定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会后收到国内团中央1月29日来函,批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为日后中国革命培养并输送了大量骨干人员。
资料来源:网络